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適當的壓力能激發個體的潛能、創造良好的行為表現。但是,過高的壓力卻會為個體帶來強烈的焦慮與挫折感;又若壓力持續不斷,個體便會開始抗拒、逃避,進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表現自我傷害的行為。

      構成壓力的條件與壓力的強弱程度是因人而異的。對於一個自我要求高、好勝心強、鮮少失敗的孩子來說,不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或他的表現自認為無法向父母交待,會被別人看不起的時候,就會給他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而陷入內疚與挫敗的情緒中。如果未能獲得父母的諒解,自己又想不通、想不開的話,輕則陷入情緒困擾、學習能力降低、成績屢退;重則罹患心理疾病,更甚者便走向死亡。

      這一代的孩子在平順的歲月中長大,他們忍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很低,父母親若以為孩子已經長大表現不好就應嚴格要求,絲毫不可放鬆,以免不成材的後果,那就大錯特錯了。孩子愈長大,自尊心便隨著增強,需要被尊重,尤其在受挫折的時候,父母的愛心、耐心、包容與鼓勵才是化解他受傷的最佳良藥;在他內心深處,這股您的愛與寬容將化為鼓勵,推動他再出擊,去克服困難爭取成功。

☆建議您,當孩子有壓力時﹝考不好、犯錯時、受傷害時﹞

☆真誠對他表示關心,不要露出責怪、輕視的態度。

☆相信他、傾聽他,給他獨處的空間與時間。

☆鼓勵他、與他討論如何改善的方法;不要求他,只與他分享您人生中成功的經驗。

☆與校方聯絡,共同輔導,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絕對不要責打、羞辱他,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注意孩子的反常表現,可能是求救的訊號,要迅速做善意的回應。

☆允許孩子用嘗試錯誤的方式成長,耐心的陪他走過這段路。

☆成功是由無數時間的努力累積而成,不要期待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要有好的表現,允許他逐漸邁向成功。

 


 

                                                           教育孩子,不但要有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更要有充分的愛心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