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有效的協助青春期的子女

一、管教青少年的要領

   (一)以愛為出發點,任何管教都應以促進其身心發展為目標。

   (二)生活規範要簡單明確,合情合理,認真執行,態度和善,保持彈性。

   (三)指正錯誤要委婉,並說出正確的做法。

   (四)親子衝突,立即叫停,另找時間溝通。

   (五)賞罰分明,小節出入不必太計較。

   (六)處理孩子的問題要對事不對人,避免鬧情緒。

   (七)管教時,要讓孩子有說明的機會。

   (八)孩子犯錯時,不宜當眾指正、責備或羞辱。

   (九)責備孩子時,不要連同他的朋友也罵進去。

   (十)管教青少年十忌﹕

         1.忌體罰。

         2.忌高壓管教。

         3.忌大聲吼叫。

         4.忌要求子女立即聽命行事。

         5.忌嘮叨翻舊帳。

         6.忌說教。

         7.忌遷怒。

         8.忌當面羞辱恥笑或傷害。

         9.忌幸災樂禍。

        10.忌加重孩子的罪惡感。

 

*要正面的示範

孩子受社會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氣氛。許多基本生活態度是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來的。

如果父母平常認為這世界沒有什麼指望,對自己的工作覺得無奈,而表現得心灰意懶,

那麼子女就不容易培養出自信和自律的態度。茲建議您﹕

(一)保持樂觀,即使碰到困難,您也不宜在孩子面前抱怨洩氣。

 (二)要對未來有信心,您的生活態度積極,就能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孩子要在您的支持下,自己摸索發展其前途,而不是全部聽從您的。

 (四)要多看他們的優點,認為他們有希望,並告訴他們,不要老是吹毛求疵。

 (五)您喜歡求知,表現得負責,有好的生活情趣,您的孩子也會跟您一樣。

 

二、善用獎賞與讚美

獎賞與讚美是教導孩子的有效方法,也是建立溫馨家庭的良方。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國小不同,因此在獎賞與讚美時請注意﹕

(一)立即獎勵具體的好行為﹕多用精神的鼓勵,少用物質金錢的酬賞。

            常以微笑、口頭稱讚等方式,給予鼓勵。

(二)不要意外的獎勵了壞行為﹕子女利用父母忙碌、心煩時,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獲得父母答應,就會增強「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行為。

(三)不要吝惜讚美的話﹕孩子有好行為,父母的讚美要大方送。

(四)讚美要真誠,發自內心﹕過於誇張、不切實際的讚美會令孩子覺得不安或虛假。

 

※正確的讚美是﹕

  「你能自動的做功課、準備考試,我好欣慰。」

  「妳懂得照顧弱小同學,我欣賞。」

  「擔任班長很辛苦,你卻不抱怨,不簡單!」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真心的讚美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

三、慎用處罰

懲罰像一帖藥方,它或可立即見效,但處理不當,副作用很大,

您若要對青春期的孩子懲罰,請注意﹕

(一)在盛怒時,不要懲罰孩子。

(二)先約法三章,犯過時再依約懲罰。

(三)懲罰的方式與強度要與不當行為相稱,如﹕

◎亂丟垃圾,罰掃房間、拖地。

◎罵髒話,向對方口頭道歉。

◎功課退步,罰減少看電視的時間。

(四)對事不對人,因為做錯事才懲罰。

(五)懲罰不能造成孩子身心的傷害。

                                  (六)懲罰不可用殺雞儆猴、報復、翻舊帳、連坐(一人犯錯大家受罰)等方法。

(七)不在公開場合懲罰孩子。

(八)盡量避免使用體罰。

(九)懲罰後要安撫,告訢孩子父母真心愛他,希望他學好。

(十)孩子改過自新時,應即刻讚美與獎賞。

 

四、認識少年的脾氣

        國中階段的孩子身心變化很大,您必須了解他們,才會有耐心和智慧來教好他們。青春期階段孩子的特性是﹕

(一)體力充沛好動。

(二)對流行的事物感到興趣。

(三)喜歡與同儕在一起,甚至超過與父母在一起。

(四)還沒有獨立、自主和自制的能力,卻想掙脫對父母的依賴和受約束。

(五)反抗權威,自主性高,和父母漸漸疏遠。

(六)情緒不穩、不耐煩、浮躁,父母的督促嘮叨讓他厭煩,父母和子女間關係緊張。

(七)對異性發生興趣,有部分孩子開始與異性交往。

(八)眼高手低,能高談闊論,卻不容易真正做到。

        您別以為只有您的孩子如此,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這些現象。您別以為他們變壞了,

而加以苛責、批評和辱罵,您要知道,他們正要學習長大成人,要拋開依賴,力圖發展自己。

他們對大部分的事情帶著否定的態度,不順從您的意見,不接受您的好意規勸。這您別太介意,

要平心靜氣來教導他們,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度過這叛逆的時期。那時他就會成為成熟的人。

 

五、對付壞脾氣

    從國中到高中階段的孩子,他們反抗權威,脾氣大﹔發得快,消得也快,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

    若您採高壓手段去矯正,會引起更激烈的反彈與衝突。您若對青少年的脾氣能了解,並有心理準備,

     就會平心靜氣,因勢利導。

(一)壞脾氣的可能原因﹕

  1.學業、生活或人際關係上有了挫折。

  2.久受疾病折磨或生理缺陷的困擾。

  3.生活作息沒有規律,心神不寧,情緒暴躁。

  4.父母或家人壞脾氣的不良示範。

  6.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6.固執己見,溝通不良。

(二)輔導的方法﹕

  1.在孩子發脾氣時,避免即時說教或批評,應設法使彼此冷靜下來。

   (父母自然的離開現場,暫時裝聾作啞)。

  2.待孩子情緒平靜後,再與孩子討論。

  3.教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

   (1)散步、慢跑或運動、聽音樂、讀一篇勵志的文章等。

   (2)找知心的朋友傾訴。

  4.當能控制脾氣的行為出現時,應即刻表示欣賞與讚美。

  5.培養家庭祥和氣氛,避免壞脾氣的示範。

六、克服少年郎的拗性

孩子想盡辦法要自我表現,所以您會認為他很倔強,不容易溝通,您要把握訣竅才能教好他﹕

   (一)清楚的告訴孩子您希望他做什麼。例如「我希望你少跟他往來。」

                  但不是說「你若再跟他來往,我不准你回家。」恐嚇的語言會使孩子強烈的反感。

                            (二)您要坦誠的說出您的意見。例如「我想你穿的裙子太短。」

                                        而不要說「你穿那招蜂引蝶的衣服真要不得!」

                                         要說「我喜歡房間整齊清潔。」而不要說「你的房間像狗窩。」

                 (三)意見不同可以商量。例如參加生日聚會,您可以跟他說「我希望你九點回家。」

                             孩子說「大家十一點才走。」

                您可以明白的告訴他「十一點太晚了,我希望你十點回家。」

                此外還可以告訴他「如果為了這件事爭吵,下次不去還好些。」請記得您是有底限的。

                             (四)父母的意見和管教態度必須立場一致,否則會導致負面效果。尤其父母親不能互拆對方的台,

                                        以上述事件而言,若有一方說「我答應你可以十一點再回家。」那就犯了管教上的禁忌。

 

七、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人的成長難免會有挫折,適度的挫折令人愈挫愈勇,從中學得經驗。

   因此,經您照顧倍至、毫無挫折經驗的孩子,往往顯得脆弱,您不必害怕孩子面對挫折,

    只要能支持鼓勵他,培養他的耐力和從中學得教訓,挫折對他是有益的。

 

※父母教導孩子面對挫折的原則﹕

(一)面對孩子的挫折,協助他,不是責備他。

(二)檢討原因,避免推諉,才能從挫折中得到教訓或啟示。

(三)避免孩子對挫折過度自責,要安慰他,給予支持性的談話。

 

八、指導交朋友

    青少年交友是正常的,交朋友有助於人際互動的學習,在青春期的孩子,

    常喜歡結伴讀書、遊玩、打球,他們有共同常用的語言。如果他們玩樂交友的心情超過讀書,

    您就得注意。對指導孩子交朋友應有的認識是﹕

(一)青少年交朋友是正常的,只要是有益的交往,如打球、讀書、追求共同嗜好,都值得鼓勵。

(二)交友活動的時間要能自我控制。

(三)父母應輔導孩子結交益友,有助孩子心智成長。

(四)了解孩子經常交往朋友的姓名、電話,以備必要時聯繫。

(五)當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作客時,避免品頭論足。

(六)當孩子與異性朋友交往時,不必驚慌,而以輔導代替禁止。

 

九、性教育

                性是與生俱來的,人類與它脫離不了關係﹔它影響人的健康、生理、生活和社會適應,

        甚至影響人格發展和人生的幸福。因此您應陪同孩子學習與其切身有關的性教育,

        可避免孩子因缺乏性知識而起煩惱疑心或迷失犯錯,造成終身的傷害。父母指導孩子

        性教育的觀念與原則﹕

(一)教導孩子維護自已生理健康與衛生的方法,保持個人整潔衛生。

(二)教導孩子身體是自已的,不可以暴露在別人面前,或未經自已許可而被他人碰觸。

(三)尊重他人的身體,不可偷窺、侵犯或取笑(如掀女生裙子、抓男生生殖器)。

(四)破除個人與社會上刻板化的性別角色觀念。

(五)父母以身作則,無性別歧視,讓孩子能感受兩性相互尊重的方式。

(六)不用與性器官有關的髒話(如罵三字經)。

(七)告訴孩子青春期身體會快速成長,且每個人的成長狀況各不相同,

            要接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與差異。若有疑問或異常之處應請教專家或醫生。

(八)教導孩子尊重異性朋友,學習與異性交往的正確態度及男女平權的觀念。

 

十、正確的消費行為

        家庭經濟生活也是生活的重要課題,教孩子如何理財?如何消費?是很有必要的,您可以這樣做﹕

(一)培養量入為出的習慣,協助孩子體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米當思無米日,有錢當思無錢時的意義。

(二)追求高附加價值的生活,用最小的消費,享受最高品質的商品或服務。

(三)教導孩子作計畫性的消費,如合理分配預算、記帳、儲蓄等。

(四)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不易,教孩子當用則用,當省則省。

(五)不要過度追求時尚,以免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性。

(六)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如索取統一發票、辨識添加物品、

            不買過期食物、不相信不實廣告、抵制哄抬物價等。

 

十一、指導休間活動

            孩子懂得安排休閒活動,可以增進生活情趣,調劑身心,

           您能適時指導孩子從事正當的休閒活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助益。

(一)培養孩子從事正當休閒活動,

            如登山、游泳、旅行、郊遊、露營、打球、繪畫、雕刻、藝術欣賞、閱讀。

            利用假日攜帶家人一起享受正當休閒樂趣。

(二)關心孩子所從事的休閒活動、交友伙伴、花費和進出的場所,適時予以指導。

(三)避免或禁止孩子進入不正當場所,從事不良的或危險的休閒活動。

(四)當發現孩子從事不正當的休閒活動時﹕

 1.要先了解他的動機或需求。

 2.與他討論利弊和影響。

 3.協助他做正確的抉擇。要因勢利導,循序漸誘。

 

十二、零用錢的使用

           青春期的孩子對零用錢的使用比較渴求,安排教導得當,不但可以促進親子間的和諧,而且又可以養成孩子正確用錢的習慣。

(一)允許孩子有自主運用零用錢的機會。

(二)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零用錢的額度,但應依家庭經濟能力、居住地區、孩子年紀及孩子實際需要,作適當調整。

(三)明確釐定零用錢的使用範圍,避免親子為零用錢的運用發生爭議。

(四)零用錢的發給,可與孩子共同討論,決定採月薪或週薪制,低年級宜用週薪制,好幫他控制用錢。

(五)鼓勵儲蓄,並教導他計畫用錢。

 

十三、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

           孩子能自制,就不會玩樂無度,作息失去規律,情緒過度起伏,飲食沒有節制,所以您要幫助孩子自我控制。

(一)指導孩子訂定讀書作息計畫,學習時間管理,鼓勵他按計畫執行,完成後給予獎勵。

(二)安排環境,避免干擾孩子專注、持續的學習。(時間由短而長,逐漸練習能維持一次50分鐘的專注學習。)

(三)協助孩子管理情緒,告訴他憤怒時,及時煞車,如出去散步,待冷靜後再與人溝通。

(四)紆解情緒的方法,如散步、傾訴、朗誦一篇感人的文章,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等。

 

十四、孩子的異常行為:多注意孩子平日作息,關心其異常行為。

1.言語上突然變得沈默寡言、問而不答,或言詞閃爍,一反平日滔滔不絕的個性。

2.在學業上突然無心上學,成績大幅滑落,作業常缺交,上學時故意拖延,謊稱生病等各種理由,不想上學。

3.在裝扮及髮型上改變,奇裝異服。

4.所交的朋友有不良習慣或行為舉止和一般學生不同,交談時常用特殊的術語。

5.不明原因外出或晚歸,作息時間不定。

6.隨身物品上常有不良刊物,甚至危險物品或毒品。

7.突然變得富有,身上有來路不明的金錢,或身邊貴重的物品突然不見了。

8.體重不明原因下降,臉色蒼白,精神恍惚。

 

十五、如何做個有魅力的父母

1.尊重子女、容易溝通,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無論多忙都要停下聽孩子說話。

2.公平對待子女,是非分明,賞罰有度,原則明確。

3.不要在他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並避免拿孩子和他人做比較。

4.讚美多於批評,不吝於鼓勵孩子,了解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表現。

5.經常陪伴子女,與子女培養共同的興趣,並願意分享孩子的心事。

6.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私自翻閱孩子的物品或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

7.言行一致,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如對孩子有失信違約時,應婉轉解釋,並樂於向孩子致歉。

8.當父母做錯事的時候,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

9.以愛的教育取代打罵式的教育,允許孩子犯錯的機會,並給予改錯的時間。

10.和子女談論自己的往事,與孩子分享成長的經驗。

11.假日帶子女出遊,增廣見聞、開拓視野,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十六、與教師合作

      為了讓您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能更順利,您必須與老師合作,其要點如下﹕

(一)您要記得孩子的年級、班別,並認識導師。

(二)您每天要親自簽閱聯絡簿,並經常與老師聯絡。

(三)您可以主動幫助導師做班級輔導,及善用學校各項資源。

(四)留下家裡與您服務單位的電話、住址,以便校方在緊急狀況時聯絡使用。

(五)學校有事與您聯絡時,應盡速取得聯繫。

(六)您應參加學校舉辦的親職教育活動和家長座談會。

(七)師生有了衝突,不要光聽孩子一面之詞,應同時向老師求證。

(八)不要在孩子面前責備、批評老師。

(九)對老師的教學或管教有不滿意,不要直接對老師無禮或攻擊,而用委婉的態度向老師建議,

            或透過校長、主任,請老師改進。

(十)學校家長會及班級家長會,是您可以利用、參與、和關心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