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力同心、追求卓越

--為孩子許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

     校長 魏孟穎修女

自從教改推動以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資訊的快速成長,改變了整個大環境,也帶給老師和家長很大的挑戰,而校園的經營,更須仰賴親師合作,教育的功能方能切實彰顯。因此,無論是家長、老師甚至社會工作者都應在觀念上、做法上求新求變,深切體認必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方可達到教育的效果。因為學習是不可間斷的,學校固為學子最主要的學習環境,然而,在家裡的生活、在社會的所見所聞,都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怎能偏廢?

最近本校教師DIY讀書會研讀了一本書--「裘琳的日記」--這是一本童年日記,經由老師們的導讀、討論後,在大家捧腹、莞爾於童心同語之餘,實也觸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帶給我們莫大的震撼與警悟。大人們總喜歡以權威自居,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這,要求孩子哪,卻忘了要求自己,就像書中所記的:「我希望孔子能告訴我爸媽,小孩最受不了的是一對愛吵架的爸媽」、「爸爸常說看電視對眼睛不好,小孩子不可以看電視看太久,可是爸爸每到假日,就會看一整天的電視,哪裡也不去」、「裘裘罵弟弟:『你這麼愛打架,還會欺負比你小的小朋友,我看你以後一定會變成流氓』,弟弟:『才不會呢!我告訴過媽媽,我的志願是做立法委員』」。聽聽這些童言童語,我們能不為之悸動,深深感悟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嗎?

有感於此,本校對親職教育向極重視,除落實導師責任制,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外,並定期發行「同心園」輔導刊物,編印「崇光園圃」,召開班級家長會,以促進親師間之互動與合作,殷盼每一位家長都是學校的有力後盾,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成長、學習的最佳園地。

以目前升學掛帥的教育環境裡,智育仍是學校教育的重點,為提昇學生的課業成就,定期辦理各項比賽,以提高學習風氣,針對資優學生開設英語、數學資優培訓班,來提昇學生升學的競爭優勢,對學習成就落後學生,亦實施補救教學,以提昇他們的學習能力。不過,學習應是全面的,如果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正確的價值觀與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只是在功課上一味要求,非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恐怕還會衍生許多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叛逆、偏差行為,教育的目的既是作育擁有完美人格的人,因此,便不得不在品德、生活教育、培養正確價值觀念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著力,使學子能有方向、有能力、有尊嚴的立足於世。

    中國人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以來,這種情形一直沒有改變。三十年前台灣因著十大建設帶來了經濟奇蹟,當生活改善、財富累積後,人們對孩子便懷有更高的期望。遺憾的是,許多家長誤以為提供孩子充分的物質享受,就是關愛孩子,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瞭解、關懷、支持和鼓勵,才能使他們身心健康、樂觀進取。

常言道:「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對青少年的教育,不僅是給他們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培養他們思辨的能力,能獨立思考、正確分辨,體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懂得生活;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優美的情操,能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受人推崇尊敬,方能昂首立足於世,這也正是本校全人教育理想的具體實現。期盼家庭、學校、社會齊力同心、追求卓越,締造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為孩子點燃一盞心靈的明燈,讓成長中的青少年真正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