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基礎◎
「大考中心興趣量表」係以心理學家何倫(Holland, J)的生涯理論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何倫認為職業選擇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同一職業會吸引有相同經驗與相似人格特質的人,職業上的適應與滿足也決定於人格和工作環境的適配度。以下為何倫所提的一些理論假設:
1.人的個性與工作環境皆可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
2.找到與自己人格類型一致的工作環境,會工作得較為滿意,工作起來會更容易勝任愉快,做得更長久。
3.下圖中位置相鄰的類型較為相似,對角線位置的類型則性質差異較大。譬如『實用型』和『研究型』相鄰,它們之間就比較相似;而『實用型』和『藝術型』的距離較遠,兩者間的差異就較大。
實用型R 研究型I
事務型C 藝術型A
企業型E 社會型S
◎如何解讀分數?◎
一、 【六型分數】
本量表分數共有六種種類型,得66分以上表示喜歡此類型,50分上下表示普通的喜歡,33分以下表示不喜歡此類型。。
二、 【興趣代碼】
六種類型之間並非完全獨立,所以大多數的人是最具有某一型的特點,並略兼具有其他一、二型的特徵,從你的高分取出三型,稱為你的「興趣代碼」,如果兩碼之間分數相差不到5分,則兩碼的位置可以互換。如果你的前兩碼或一碼分數特別高,你就屬於雙碼型或單碼型,表示你特別具有該碼特徵。
三、 【抓週三碼】
抓週三碼反應你偏愛的類型,也表示你個人的志向。空欄或*表示填答不清。
四、
【諧和度】
諧和度代表興趣代碼和抓週代碼相似的程度,5或6等級表示諧和度高,顯出個人興趣類型較清晰和穩定。4等級表示諧和度中上,3或2等級表示諧和度普通。0或1等級表示諧和度低;諧和度低者興趣類型不確定,建議和老師進一步討論。
五、【區分值】
區分值可表示興趣類型的明確與穩定程度,當區分值在3以下,且全距(最高分減最低分)低於22,表示類型區分不明顯,測驗結果的參考價值不高。
六、【一致性】
一致性以高中低來表示興趣穩定的程度。興趣類型可用六角型的關係來標示,興趣代碼前二碼相鄰(RI,IA,AS,SE,EC,CR)則一致性高,表示興趣類型較穩定;前二碼是對角(RS,IE,AC),則一致性低,表示興趣可能較不穩定。
七、【類型興趣扇型區域】
學類興趣扇形區域約30度為範圍,區域內或附近呈現你可能有興趣的學系。若你的區分值低於3,或一致性低,則扇形區域內的學系名稱較不具參考價值。
◎興趣六型特徵◎
【實用型R】
情緒穩定、有耐性、坦誠直率,寧願行動不喜多言,喜歡在講求實際、、需要動手環境中從事明確固定的工作,依既定的規則,一步一步地製造完成有實際用途的物品。對機械與工作等事較有興趣,生活上亦以實用為重,眼前的事重對未來的想像,比較喜歡獨自做事。喜歡從事機械、電子、土木建築、農業等工作。
【研究型I】
善於觀察、思考、分析與推理,喜歡用頭腦依自己的步驟來解決問題,並追根究底。他不喜歡別人給他指引,工作時也不喜歡有很多規定和時間壓力。做事時,他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但對實際解決問題的細節較無興趣。他不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喜歡和有相同興趣或專業的人討論,否則還不如自己看書或思考。喜歡從事生物、化學、醫藥、數學、天文等相關工作。
【藝術型A】
直覺敏銳、善於表達和創新。他們希望藉由文字、聲音、色彩或形式來表達創造力和美的感受。喜歡獨立作業,但不要被忽略,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工作效率最好。生活的目的就是創造不平凡的事務,不喜歡管人和被人管。和朋友的關係比較隨興。喜歡從事如音樂、寫作、戲劇、繪畫、設計、舞蹈等工作。
【社會型S】
對人和善,容易相處,關心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喜歡傾聽和了解別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別人的衝突,喜歡教導別人,並幫助他人成長。他們不愛競爭,喜歡大家一起做事,一起為團體盡力。交友廣闊,關心別人勝於關心工作。喜歡從事教師、輔導、社會工作、醫護等相關工作。
【企業型E】
精力旺盛、生活緊湊、好冒險競爭,做事有計劃並立刻行動。不願花太多時間仔細研究,希望擁有權力去改善不合理的事。他們善用說服力和組織能力,希望自己的表現被他人肯定,並成為團體的焦點人物。他不以現階段的成就為滿足,也要求別人跟他一樣努力。喜歡管理、銷售、司法、從政等工作。
【事務型C】
個性謹慎,做事講求規矩和精確。喜歡在有清楚規範的環境下工作。他們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細算,給人的感覺是有效率、精確、仔細、可靠而有信用。他們的生活哲學是穩紮穩打,不喜歡改變或創新,也不喜歡冒險或領導。會選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成為好朋友。喜歡從事銀行、金融、會計、秘書等相關工作。
◎分數的應用與注意事項◎
1. 根據學類代碼分類表與學類興趣扇型區域,找出可能有興趣的學系,蒐集資料,以增加對這些科系的認識及未來出路的了解。
2. 做生涯決定時(例如:高二選組選課、推甄科系的選擇、大學科系的選擇、職業的選擇等),要全面的考量下列各因素:該系或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興趣、所重視的價值觀、想要的生活方式、將來的出路或升遷、家人的期望等。
3. 興趣 ≠ 能力:本項測驗只測出工作的興趣,不代表有能力從事工作,要優先考慮是否具備該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看得近些,在選大學科系時要考慮是否有能力考上、就讀該科系。
4. 請著重極端之分數項目(極感興趣與不感興趣者),選系時可多考慮感興趣之類型、避免興趣低落之類型。字面上的少許差異並不代表真有差別,分數差別大者才表示興趣真的不同。
5. 若各項分數差異不大,表示可能並不瞭解工作的真正內容、或是因習慣性的反應心向所造成,不能代表真正的興趣。應多考慮其他資料(如平日之觀察、喜好),降低參考本測驗之比重。
6. 建議大家在自己的各項分數間做比較,思考自己的未來。此份測驗結果無法和他人作比較。也建議你蒐集有興趣之類型的科系資科,提早為選系、選業預作準備。
7. 若測驗結果與妳對自己的看法不一樣時,請來與輔導老師討論,不要冒然下定論。